网站首页 > 国际 > 教育 > 窦尔翔:层次需求论中的金融思维

窦尔翔:层次需求论中的金融思维

2022-04-10 17:43:27   作者:窦尔翔 3089
人类觉醒的标志是懂得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耦合的方程,即社会需求之底线硬约束与基于硬底线之上的个人需求之自主选择软约束。

一提到层次需求,好学的人们会立刻想到马斯洛的“五(七)层次需求论”。没错,这个需求理论为提升人们的需求思维素养有重大的启发性,但要将这种启发效能发挥到最大,还需要在一般性和个性两个方向上大胆资信拓展,大家不要妄自菲薄,都来拓展,没准可以为人类需求文明做出引领性贡献。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遵循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即与外界进行基本的三流交换的需求;安全需求,即确保不受伤害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即既有生理也有心理的社会性需求;尊重的需要,即纯心理的社会性需求;自我实现,即任何选择都可以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我爱”、“我能”、“我愿”、“社会需要”。

马斯洛认为前四层相对较低,属于基本需求(basic needs)或者称作匮乏(缺失)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同时在第四层和第五层拓展出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我实现需求一起被称为精神需求或成长需求(growthneeds)。马斯洛认为,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低之分,⽽且有前后顺序之别;低层需求获得满⾜,⾼层需求才会产⽣。

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根据二八法则,百分之八十的人随着低层次需求的满足,较高层次需求需求的内驱力会下降。高层次需求需要外驱力即制度的激励;低层次需求的客观性较强,高层次需求的主观性较强;从历史还是从未来,人归根到底是精神性的,在基本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人的层次愈⾼,人的精神的有序性得以构建,人的加权幸福感越大。

马斯洛的需求角度是结果或者说是效用。但达到这个效用的手段有可以互相转化的“三种流相”:即决策性认知算法、金融准确说是“资融”、物质与服务。从人类历史的场合看,人类需求的手段的权重是从后向前进化的。而这种决策性算法也在进化:从非理性的皮囊之需,到个人理性之需,再到社会理性之需。

如同前些日子网上流行的那个觉醒的AI人一样,人类觉醒的标志是懂得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耦合的方程,即社会需求之底线硬约束与基于硬底线之上的个人需求之自主选择软约束。唯有如此,才会有决策算法的进化。唯有如此,才会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进化动力。唯有此,才会有将低层次需求转化为高层次需求以赚取“涌现需求”的大智慧。

马斯洛需求理论发挥优化作用的另一个制度前提是不同身份的功能性主体,其底线指数要求不同。行政者代表了群众和“产业群众束”,其底线指数最高;“产业群众束”直接代表了群众,底线指数次之;处于ESG层级的群众底线指数,高于作为专业市场人的底线指数;处于“社会市场”的群众的底线指数最低。

融是人融通的意思,最浅层次是金融即资金融,中浅层次是物融即资产融,最深层次是“幸福感融”即“福融”。财富融是表象,幸福融才是根本。七个层次需求理论要万古长青,必须前置科统耦合的道思维,为个人需求立社会需求底线,促使个人需求沿着减小基础需求权重,驱动个人需求向高级需求迈进,以获得更大的“涌现幸福”量。

image.png

(作者:窦尔翔,北京大学教授,国声智库“域富论”专项课题组组长)

热点推荐